【乐游四方】烟花三月下扬州(四)
更新时间:2024-01-20 19:51 发布者:admin

  扬州之行虽有计划,但计划没有变化快。第三日,本应去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,却因意外原因闭馆,只好转道何园。

  何园,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,又名”寄啸山庄“,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,被誉为“晚清第一园“,面积1.4万余平方米风泰风机,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。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,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。

  从何园东门入园,沿规划动线递进。一进门,一条小径将院内南北两分,南侧怪石嶙峋,草木簇拥;北侧溪水如浆,亭石乔木,将园林装扮得玲珑锦绣,赏心悦目,可谓进门碰得头道彩!向前仅20余步,一月亮门,上书“寄啸山庄”,墙似龙腾高低起伏,高大树木、红枫、奇石、藤类植物点缀其间,让这个门婉约有致,令人遐想。

  过了寄啸山庄拱门,算了进入内宅,北侧围墙内假山灵秀,溪如凝脂,树不大却布局精心,巧夺天工。虽不及个园阔,却玲珑剔透,另有乾坤。再往前是牡丹亭,从牡丹亭上到二楼,何园东、南、北三面风光尽收眼底。牡丹亭二楼连廊向后连着玉绣楼、赏月楼。玉绣楼,因院中种植广玉兰和绣球得名,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两层楼,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,四周以廊道连接成一体环形院落,从任何一个门出入,都可以沿着走廊转一个圈子回到原处。

  烟花三月春意正浓,此刻,玉绣楼庭院正中的那棵绣球正在盛开,于是便成为游人打卡、合影之地。一旁导游帮拍之余也不闲着,对何园掌故娓娓道来。

  何园本名“寄啸山庄”。取自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“倚南窗以寄傲,登东皋以舒啸。”,体现园主人寄情山水,归隐山林的意愿。

  园主何芷舠曾任湖北汉黄道台、江汉关监督,后来感叹清政府的腐败,辞官后买了片石山房,进行改造,历时13年,建成了何园。1901年,为母亲送终之后,何芷舠毅然居家迁居上海,在这时,八国联军侵华,张之洞等地方大员选择东南互保,何芷舠选择转投洋务,以实业报国。

  何园建筑保护完整,何家人文典故、图片、实物等保护也很到位,这些图像资料,为人们走进何园,了解何园及一个家族的历史,提供了直观、翔实的佐证。

  何园令人叹为观止,何园也确实人才辈出:何芷舠、何声灏祖孙两代翰林,何世祯、何世枚两位密西根大学的“洋博士”,中科院院士的故事更是为国人熟知。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和著名画家朱千华都曾在何园居住。

  何园在造园艺术的有四个“第一”:头一个就是“天下第一廊”——上下两层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,或直或曲,将东、西二园与住宅连成一体,将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,被誉为“中国立交桥雏形”。

  第二个“第一”是“天下第一窗”。复道回廊上的花窗造型阔大,气宇轩昂,绕廊赏景,步移景异,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。以花窗作为分隔,既可引进外景,又可泄出内景,自然加深了园林的层次,增加了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变化。

  第三个“第一”是“天下第一亭”。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,是一座水上戏台,在上面轻歌曼舞,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,增强共鸣效果。

  第四个“第一”是“天下第一山”。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,在石涛大师叠石“人间孤本”的腹内,藏有一座石屋。石屋有两间,东西都有洞门出入,盛夏酷暑,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西园里的水心亭,被专家视为中国戏亭的范例。也有专家认为此为扬州园林中的“小方壶”。所谓“方壶”,即“海中仙山”。这里拍摄过《红楼梦》《婉君》《还珠格格》等多百余部集影视作品。

  我平素喜欢传统建筑,更爱原汁原味不曾改动的,何园让我欲罢不能,又有似曾相识之感。玉绣楼的凭栏、山墙上的海棠窗、过廊上的采光窗、桂花飘香的栅栏门、清楠木厅前的大木柱……都让我流连忘返。

  从镌刻着“片山石房”匾额的南门步出何园,我的心里仍是飞檐翘角的青瓦顶、曲径通幽的复道回廊、凝脂般的小池塘、形态各异的花窗、蝴蝶厅、水中月,以及花窗内“大观园”里的故事……

  扬州是一座伟大的城市,是汉地“九州”之一,九州即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。由于当时九州就是全中国,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整个国家、“天下”的代名词。

  历史上扬州多次遭遇战火,而令扬州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是1645年(清顺治二年,南明弘光元年)那场扬州之战。

  1645年(清顺治二年,南明弘光元年)三月,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,命多铎移师南征。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,暴发太子案金刚石磨片,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,以“清君侧”为名,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。

  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,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。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,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。一月之中,清军破徐州,渡淮河,兵临扬州城下。

  四月二十五,扬州城陷,史不屈遇害。随后,清军渡过长江,克镇江。弘光帝出奔芜湖。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兵;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虏获,送往北京处死,弘光帝在位仅一年,即覆灭。

  每座城市的历史上,都会有一位或几位被后人誉为“保护神”的人物,诸如“西安之围”的杨虎城、李虎臣。扬州成近代的“保护神”就是史可法。

  史可法崇祯元年(1628年)中进士后,即任西安府推官,后任户部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等职,官至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。清兵入关后,史可法督师扬州,率领扬州军民抗击清军,殊死一战。城破后,拒降遇害。南明隆武帝谥为“忠靖”。清乾隆帝追谥为“忠正”。后人收其著作,编为《史忠正公集》。

  史可法为官清廉,坚贞不屈,一生是短暂的,也是悲壮的、不朽的。他与岳飞、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一样,勇赴国难,慷慨捐躯,其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景仰,一如岭上梅花,千古流芳。

  四月二十五日,十万清军兵临城下,史可法率领扬州万余军民御敌。多铎下令总攻。清兵依仗红衣大炮的威力,攻势更加凌厉。史可法派人持令牌通告居民:如果城破,敌方问罪,我“一人当之,不累百姓”。清兵四面环攻,西门攻势最猛。史可法下令开炮还击,打死清兵数百人。多铎大怒门碰,亲自督战,西门首先被攻破。

  清兵冲进城中,史可法带领军民展开巷战,从西门战至小东门,再转向南门。这时,追兵已到,史可法见大势已去,欲拔刀自裁,众将争前抱持,史可法命义子史德威杀他标称冲击脉冲,史德威不忍执刀,史可法大骂“不孝”。

  史可法向迎面之敌大呼:“我史督师也!”遂被俘。多铎见史可法一身正气,不禁“肃然起敬,待以宾礼镭德杰。”并且尊史可法为先生,婉言劝降节圆锥角。史可法大声喝道:“吾头可断,身不可辱,愿速死,从先帝于地下。多铎知其志不可夺,遂杀之。

  史可法无哲嗣,扬州沦陷前,史可法立副将史德威为义子,托他安排自己的后事。史可法为此专门写信给自己的叔父和兄弟,云:“扬城日夕不守,劳苦数月,落此结果,一死以报朝廷,亦复何恨;独先帝之仇未复,是为恨事耳。副将史德威为我了后事,收入吾宗,为诸侄一辈也。勿负此言。”五月七日,多铎下令“封刀”。史德威立即进城,“亟收公(史可法)遗骸,而天暑众尸皆蒸变,不能辨识,德威哭而去”。

  第二年清明后一日,义子史德威举史可法衣冠,葬于扬州广储门外梅花岭。墓前立碑:“明大司马史公之墓”,这就是后人敬仰的史可法“衣冠冢”。

  为纪念这位城市英雄,人们在扬州城北梅花岭畔广储门外街24号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史可法墓祠、史可法纪念馆。馆内风光旖旎,池塘、假山、亭台错落有致,春季白梅如雪,夏季绿树阴阴,冬季腊梅飘香,而秋季,纪念馆门前两棵近300年树龄的银杏,更是江苏旅游的网红打卡地,整座博物馆,凝重、古朴,深邃,颇具江南特色。旅游扬州,一定要去史可法纪念馆凭吊这位为官清廉,政绩卓著,明末著名政治家。(全文完)